从"自闭症学生被劝退"事件看特殊教育的未来

2025-09-09 12:18 聆禾心理

图片

近日,一则关于自闭症学生报到当天遭劝退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以"怕影响其他学生"为由,拒绝接收一名被录取的自闭症学生,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特殊教育领域的现实困境,更触及了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认知盲区。我们深感有必要从专业角度剖析这一事件,普及自闭症相关心理学知识,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包容、专业的特殊教育环境。

事件回顾:被劝退的不只是一个学生

8月30日,李同学(化名)一家满怀期待地前往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报到。这名自闭症学生在今年4月通过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选拔、推荐,成功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然而,当校方工作人员得知李同学是自闭症学生后,当场表示"不收自闭症学生",并建议其寻找"合适的学校"。李同学的父亲李昱表示,儿子症状属于自闭症人群中较轻的类型,日常自理没有问题,曾在普通小学、区特殊学校和广州市重点职高就读,且是特教班中唯一被录取的学生。

图片

校方解释称,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时对李同学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主要是怕影响正常的学生"。这一解释引发了广泛质疑:自闭症学生是否真的"影响"其他学生?学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后又以"影响"为由拒绝接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

图片

自闭症不是"问题",而是"差异"

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矛盾,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闭症。

自闭症的科学定义与特征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和兴趣。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多样性。正如李同学的残疾人证号最后两位"54"所显示,"5"代表智力残疾,"4"代表四级残疾,说明其自闭症程度较轻。这与"自闭症=智力障碍"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图片

自闭症的常见误解

  • "自闭症=不会说话":实际上,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可能完全无语言,有些可能语言能力正常甚至超常,但存在社交性语言使用困难。

  • "自闭症=社交障碍=无法融入社会":自闭症人士并非不愿社交,而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进行社交互动。他们需要适合的社交环境和沟通方式。

  • "自闭症=智力低下":如新闻中的李同学,其自闭症程度较轻,且在普通学校和特教班中均能顺利学习,证明自闭症与智力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 "自闭症儿童会伤害他人":这与事实相去甚远。自闭症儿童往往更易受到伤害而非伤害他人。

自闭症的神经科学基础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自闭症与大脑神经连接方式的差异有关。自闭症人士的大脑在处理社交信息、情绪识别和语言理解等方面与常人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常"或"缺陷",而是神经多样性的体现。

研究发现,自闭症人士在某些认知领域(如细节处理、模式识别、特定兴趣领域的专注力)往往表现出超常能力。例如,许多自闭症人士在音乐、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李同学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正是其特殊能力的体现。

特殊教育困境:理解与包容的缺失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事件并非孤例。从全国范围看,特殊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特殊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缺乏针对自闭症学生的专业教育方案。虽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鼓励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全国范围内此类学校仍属稀缺资源。南京已启动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但其他地区仍面临"有学上"的困境。

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不足

多数教师未接受过自闭症专业培训,对自闭症特征缺乏了解,导致误判和排斥。如新闻中校方工作人员所言"怕影响正常学生",这反映了对自闭症的误解和恐惧,而非基于事实的判断。

社会认知与接纳度低

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仍停留在"怪异"、"难以沟通"的层面,缺乏对神经多样性价值的理解。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自闭症学生在普通学校面临排斥,也使得特殊教育项目难以有效实施。

让自闭症群体"有学上、上好学"

作为专注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北京聆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一直努力致力于为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我们深知,解决自闭症学生面临的教育困境,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持续的支持。

图片

我们的专业服务

  • 自闭症儿童评估与诊断:通过专业量表和观察,为儿童提供准确的自闭症评估,帮助家长和学校理解孩子的特点。

  • 社交沟通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提供结构化训练,提升其与人互动的能力。

  • 家庭支持与教育: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自闭症,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 学校融合支持:为学校提供专业培训,帮助教师了解自闭症特征,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

  • 职业发展支持:针对青少年和成年自闭症人士,提供职业评估和技能培训,助力其融入社会。

为什么"怕影响其他学生"是错误认知

从心理学角度看,校方"怕影响其他学生"的担忧是基于误解的焦虑。

自闭症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互动

研究表明,自闭症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得到适当引导,可以促进双方的社交能力发展。普通学生通过与自闭症同伴的相处,可以培养同理心、包容心和社交灵活性。

误解与偏见的形成

校方的担忧往往源于对自闭症的误解。当学生表现出刻板行为或社交困难时,普通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或不适,这并非自闭症本身的问题,而是缺乏理解和支持导致的。

专业支持的重要性

通过专业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自闭症学生可能带来的"干扰"。例如,通过社交技能训练、环境调整和教师培训,可以创造一个更包容的学习环境。

保障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录取要求的残疾学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拒绝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规定。

图片

然而,法律的执行需要配套的支持体系。仅有法律条文是不够的,还需要:

  • 专业培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自闭症专业知识培训

  • 支持系统:建立学校支持团队,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等

  • 资源配备:为自闭症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环境支持

构建包容性教育环境

针对"自闭症学生被劝退"事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对学校

  • 加强教师培训:邀请专业机构为教师提供自闭症知识培训

  • 建立支持机制:组建专门的支持团队,为自闭症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

  • 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多元教学策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

对教育部门

  • 完善政策:明确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安置标准和流程

  • 增加资源:投入更多资源建设特殊教育设施和师资

  • 加强监管:确保学校依法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

对家庭

  • 主动沟通:与学校保持积极沟通,提供孩子的情况信息

  • 寻求专业支持:利用专业机构资源,提升教育效果

  • 建立支持网络:与其他自闭症家庭建立联系,分享经验

对社会

  • 提高认知:通过媒体宣传,普及自闭症知识

  • 消除偏见:倡导包容性社会观念,减少对自闭症的歧视

  • 支持专业机构:为特殊教育专业机构提供支持

走向神经多样性的包容社会

李同学的遭遇,折射出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误解和偏见。但每一次误解的澄清,都是社会进步的一步。

北京聆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社会对自闭症的理解与接纳,通过专业服务帮助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相信,当社会真正理解自闭症的神经多样性本质,我们就能创造一个"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联系我们

如需了解自闭症相关支持服务,欢迎访问公司网站:www.soulcare.com.cn,或致电15701310368,聆听心灵,滋养心禾。


扫描二维码,咨询业务详情

图片

北京聆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倾听心声,如禾生长